運輸公司股權被凍結,全資子公司竟出現(xiàn)小股東維權且官司敗訴
特別關注:ST康達爾:究竟還有多少不可披露的“秘密”?
ST康達爾:究竟還有多少不可披露的“秘密”?
對公司為何未就康達泰小股東訴訟的相關事項進行信息披露,康達爾董秘朱文學表示,公司不知道此類事項如何披露,因而未發(fā)布公告。對此,有投資者感嘆,看康達爾信披,就像從天文望遠鏡的反面觀察行星,總是得不到真相
□ 本報記者 鄭 洋
2010年,對于ST康達爾(000048.SZ)下屬的深圳市布吉車站來說可謂多事之秋:從7月初掌門人風波致車站自發(fā)停運,到8月4日深圳市交管部門責令其暫停營業(yè),再到8月23日車站悄悄恢復運營,似乎這一系列喧囂終于可以畫上一個暫時的句號。
但圍繞著布吉車站的爭端卻遠未結束。日前,一位接近康達爾內部的人士告訴記者,由于布吉車站停運的7、8月系暑運高峰期,所以車站停運受到影響的300余輛進站班車車主目前已聯(lián)合向康達爾提出了索賠,索賠額超過千萬元。
12月2日,康達爾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朱文學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確實接到了班車車主要求索賠的函件,目前雙方也在進行進一步的溝通,但他現(xiàn)在無法就該事項表態(tài)。
而根據(jù)康達爾公布的三季報,截至9月30日,公司本年度的凈利潤僅為760,036.96元,千萬元的索賠對康達爾無疑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子公司股權4年前已遭凍結
公司默不作聲涉嫌信披違規(guī)
而康達爾面臨的麻煩卻遠不止布吉車站這一樁,《證券日報》在8月6日C1版的報道《ST康達爾現(xiàn)任監(jiān)事向<證券日報>爆料神出鬼沒調走2億元資金 至今去向不明》、10月29日A1版報道《布吉車站是否恢復運營無下文ST康達爾信披涉嫌違規(guī)》中,都曾經(jīng)提及過公司在信息披露、賬務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伴隨采訪的深入,信息披露似乎已經(jīng)成了康達爾的一項痼疾。而有投資者就反映,看康達爾信披,就像從天文望遠鏡的反面觀察行星,總是得不到真相。
據(jù)上述接近公司內部的人士透露,康達爾與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公司的合同糾紛案,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一審、二審及再審的程序,目前由最高人民法院提審。但依據(jù)此前的判決,深圳市中院已于2006年10月凍結了康達爾所持有的康達爾運輸公司(下稱運輸公司)90%的股權。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運輸公司是康達爾持有的為數(shù)不多的盈利資產(chǎn)。記者在康達爾2009年的年報中也發(fā)現(xiàn),運輸公司當年實現(xiàn)的利潤占康達爾利潤總額的39.91%。
但在康達爾就該案件發(fā)布的公告中,公司僅含糊的表示,深圳市中院依法查封了公司的部分資產(chǎn)和公司股權。對于“部分資產(chǎn)”的具體內容卻只字未提。
張遠中律師表示,運輸公司股權被凍結,屬于影響公司股價的重大事項,康達爾有義務進行明晰的信息披露,公司的此種行為涉嫌信披違規(guī)。
對此,康達爾董秘朱文學稱,公司計劃在2010年的年報中對運輸公司股權已被凍結的事項進行披露。
朱文學的回應頗為耐人尋味,因為即使康達爾在明年披露的2010年年報中,如實公告運輸公司股權遭凍結事項。彼時,據(jù)該項股權遭凍結的2006年,已經(jīng)過去了5年的時間。而及時性作為信息披露的基石,當其被動搖時,就存在著內幕交易、暗箱操作的可能,有分析人士如是說。
身陷敗訴只字不提
辯稱不知如何信披
目前,康達爾還身陷與其子公司康達泰運輸公司(下稱康達泰)小股東的訴訟中。而對于此次訴訟,康達爾在信披中保持了其一貫的緘默。
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康達泰系康達爾的控股子公司。日前,康達爾以大股東的身份召開了康達泰的股東大會,并在會議上通過了更換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決定,卻并未通知康達泰的小股東參加會議。
對此,康達泰小股東已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認定上述股東大會的召開系不合法行為,該股東大會的決議無效,而一審法院支持了小股東的訴求。目前,該案已進入二審程序。
一項正在進行中的訴訟,為何康達爾的信息披露不見蹤影?朱文學稱,由于小股東的訴訟請求是認定股東大會的決議無效,對于這種訴求,公司不知道如何進行信披。
有投行分析人士指出,公司董秘的這種回應很滑稽,不知道怎樣進行信息披露,可以咨詢深交所甚至是監(jiān)管部門,不知道如何進行信披絕不能成為公司規(guī)避信披義務的理由。
全資子公司竟現(xiàn)小股東訴訟
暗渡陳倉轉移上市公司資產(chǎn)?
而康達爾所謂“不知如何對康達泰訴訟進行信披”的背后,似乎也另有原因。
在康達爾歷年的年報及半年報中,都赫然將康達泰列為其持股100%的全資子公司。既然公司對康達泰持股比例高達100%,那么何以出現(xiàn)上文中康達泰的小股東起訴康達爾呢?
對于這個問題,朱文學表示他暫時不愿意談及。
但據(jù)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康達泰的部分股權在幾年前就已經(jīng)被出售給小股東了,而康達爾卻在之后的年報中依然堅持把康達泰列為自己的全資子公司,出售該部分股權的款項亦不知歸屬何處。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康達爾之所以回避對涉及康達泰的訴訟進行公告,其真正意圖可能在于掩飾康達泰股權結構背后內幕。暗度陳倉的背后極有可能是公司高管瓜分股東權益的行為。
運輸公司股權遭凍結、全資子公司出現(xiàn)小股東維權且官司敗訴等等,投資者應該知曉的信息都被康達爾公司予以“封鎖”了。對此,有分析人士稱,“像康達爾這種信披藏著掖著、投資者看不清楚的上市公司,監(jiān)管部門就應對它做專項檢查,幫助公司提高信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