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號上午,春雨綿綿,揚子江藥業(yè)集團安保處員工陸科錦和集團工會及部門同事依依惜別,他只拎了一個雙肩包,便在區(qū)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泰州市人民醫(yī)院,做骨髓捐贈前的入院準備。
“我沒那么偉大,只是想努力讓自己的光照亮更多的人,其實造血干細胞捐贈不是那么恐怖的事情,對身體的影響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我希望能通過我的親身經(jīng)歷,讓更多的人關注和投入到捐贈這件公益事情上來?!弊鐾暝煅杉毎璜I之后,陸科錦微笑著向我們說道。
誤打誤撞的“光”
事情還得從2019年平安夜的一個電話說起。
“陸科錦,您好!您的造血干細胞與白血病患者初篩相合,希望您采集高分辨血樣進一步比對?!彪娫捘穷^是高港區(qū)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徐雪。
“剛開始我以為是詐騙電話。”緊接著,徐雪又撥來了第二通電話,陸科錦這才記起在2012年鎮(zhèn)政府門口的獻血大巴上,無意間看到關于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宣傳內(nèi)容后,留下的自己的血樣。
“其實一開始,我心里也是有點擔憂的,畢竟對捐獻這樣的事情不了解,后來我從網(wǎng)絡、朋友那里去了解,再加上家人的支持和鼓勵,我決定加入這一公益事情,給別人送去點力所能及的光芒?!痹谛煅┞?lián)系他的第二天,陸科錦便簽字同意捐獻。
今年1月14日,陸科錦再次前往醫(yī)院做了血液高分辨檢測和捐獻前的體檢,各項檢測指標均符合捐獻要求。
“當?shù)弥黜棛z測指標都符合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至少患者不會因為我的問題而失去希望,能成為別人的光,我也很快樂!”陸科錦笑著說道:“當時檢測之后,醫(yī)生也告訴我需要提高自身素質(zhì),多吃營養(yǎng)食物,多鍛煉,在捐獻前這段時間不要抽煙喝酒。”
在那之后,陸科錦便頻繁出入健身房,餐桌上也多了以前他不愛喝的牛奶、不愛吃的雞蛋。因為在他心里,要把身體調(diào)整到最好,才能給患者帶來最大的生存希望。
靜謐無聲的“愛”
“滴答……滴答……滴答……”,時間一秒一秒地流逝。
3月31日上午9點,陸科錦安靜地躺在泰州市人民醫(yī)院血液科病房里,開始捐獻造血干細胞。深紅的血液從肘經(jīng)脈部流出,一點一滴收集到儲血袋中,匯聚成一股愛的暖流,為配型成功的陌生患兒帶去生的希望。
歷時3小時11分鐘的不間斷采集,陸科錦共捐獻了234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整個過程,他一直都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伴隨著血細胞分離機的“轟隆”聲,過濾出的造血干細胞的集采袋的刻度在一點點上升,剩余的血液又慢慢地回到他的身體里,液晶屏上各項數(shù)據(jù)隨著時間推移,有節(jié)奏地變化著。
整個過程,靜謐無聲又擲地有聲,一場愛的共享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匯聚成一股股愛的暖流,為陌生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中午12點11分,造血干細胞采集工作順利完成,由中華骨髓庫密切合作的上海騰翼搏時國際冷鏈運輸公司進行造血干細胞的交接運送,當天晚上就把這份“愛”送到了患者所在的醫(yī)院。
據(jù)了解,陸科錦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后,江蘇省首例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全國第9448位,泰州市第41位,高港區(qū)第2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在病房,泰州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繆俊豪,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高宇彤,副區(qū)長李新美,揚子江藥業(yè)集團的領導們也都來到現(xiàn)場,對陸科錦表示慰問和感謝。
繆俊豪副會長也在現(xiàn)場科普道,捐獻造血干細胞,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骨髓捐獻,由于人群中HLA(人類白細胞抗原)的高度不一致,在無血緣關系人群中找到HLA完全相同的幾率僅1/10萬。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失血或捐獻造血干細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內(nèi),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可恢復到原來水平。因此,捐獻造血干細胞不會影響健康。
“我一共打了8針造血干細胞動員劑,也沒有不適,依舊能夠保持每天鍛煉,捐獻整個過程身體沒有什么不適,只有一點缺鈣的酸,除了剛下床時候有一點頭暈,現(xiàn)在感覺已經(jīng)滿血復活了?!本璜I完成后,當護士問及陸科錦身體狀況時,他爽快的回應著。
煞費苦心的“勸”
“2012年血樣入庫,也是一種機緣巧合吧,其實那天我只是準備去獻血而已,后來無意看到宣傳冊上的白血病患者的照片,就那么一瞬間心里咯噔了一下,就詢問了捐贈的事宜,那時候,醫(yī)護人員也跟我說了要做好匹配成功的準備,我這個人其實很簡單,能幫助別人我就覺得挺快樂的!”陸科錦不好意思地講出了捐獻的初心。
2008-2010年服役于三軍儀仗隊,2014年加入揚子江的陸科錦一直深得同事的贊賞。在采訪中,他的同事對他最多的評價就是樂于助人,全身上下充滿了熱情與歡樂。
在送他入院準備那天,有人打趣問他,怎么只拎了一個雙肩包?他一邊背包一邊笑道:“我對自己身體充滿了信心,這么長時間的準備不就是為了輕裝上陣嗎?”看似一句玩笑話,卻也道出了他為了這次捐獻付出了許多心血。
據(jù)了解,原定過年前就要去做捐獻,后來因為患者病情未穩(wěn)定,又加上疫情,耽誤了很長時間,“過年之后,我隔三差五就向紅十字會詢問什么時候可以捐獻,那時候很著急,就是覺得早一點,患者的受的折磨少一點,希望更大一點。”
“我母親一開始還是比較擔憂的,因為她對捐獻不太了解,覺得是個很嚴重的事情,很擔憂,后來,我找了很多資料、詢問醫(yī)生,從科學的角度去打消她的后顧之憂,花了很長時間和她交流,設身處地為患者去思考。我是要做照亮別人生命之光的人?。 ?/p>
捐獻病房里,陸科錦的母親一直陪伴在床前,從一開始的恐慌到現(xiàn)在的支持,陸科錦付出了時間與耐心,最終得到了母親的理解。
每一個看似微小的義舉都如雨露般浸潤著生命的美好。陸科錦說,“目前我整個人的狀態(tài)都很好,我希望那位陌生的患者能夠早日康復,重燃對生活的熱愛;我更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去了解造血干細胞捐獻,去關注它,加入它,讓更多的患者感受到生命之光!”(羅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