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4日電(劉歡)剛剛推出新作的李銀河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電話專訪,她說,人就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像鐘擺一樣擺來擺去,而擺脫痛苦和無聊的唯一辦法就是追求美、享受美。
這本名為《我的生命哲學》的書,不同于她此前出版的的社會學專業(yè)著作,主要收錄了她在博客上發(fā)表的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和懷念王小波的短文,以及以“我的編年史”的體例回憶了自己在治學、情感上的若干往事。
初戀像小說和電影
李銀河在新作中首次袒露了自己的初戀。那是一次“相當慘”的經歷,“因為我愛上了他,他卻沒愛上我。”
在讀大學時,李銀河對一位長得非常英俊、臉型有點像歐洲人的帥哥一見鐘情。然而,戀情發(fā)展得并不順利,二人最終因為情調不同分手。李銀河對分手后的感覺描述得非常生動:“想用刀子割自己的手臂,因為覺得只有用肉體的疼痛才能壓住心中的疼痛。”
在李銀河看來,自己的初戀是一種激情的、迷戀的愛。像小說,像電影,是真正的愛情,發(fā)生的概率很小?!暗@種愛情的時間不會保持很長,日后會轉變?yōu)橛H情?!?/p>
李銀河說,和王小波在一起后,這件事就過去了。在她現在看來,這只是一件往事,早已是過眼煙云。
把自己的人生塑造成一個藝術品
自2012年從中國社科院退休后,李銀河便一直住在大興區(qū)的鄉(xiāng)間別墅,距離北京市50公里。李銀河說,這里就是典型的農村,這里的人說到北京市區(qū)都是“上北京”。但李銀河享受這種鄉(xiāng)間生活,“很像我一直向往的瓦爾登湖,遠離世俗的喧囂?!?/p>
在鄉(xiāng)間別墅中,李銀河為自己謀了一個新職業(yè),看四季的輪回。而她的創(chuàng)作也由社會學專業(yè)著作轉向散文、小說?!斑@些都是我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思考”,她說。
退休之后,李銀河的生活改變很大。她現在開始享受孤獨,曾一個人在海南住了兩個多月。在未來,她還將寫一本《靜修之書》,專門記錄她每天對生活的思索。
李銀河曾發(fā)表博文感謝現代社會的退休制度,稱它是人類社會工業(yè)化現代化為每個人帶來的恩惠。而不需要再為生存而奮斗的她,正在設法擺脫“叔本華的鐘擺”。
李銀河說,人就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像鐘擺一樣擺來擺去:掙飯錢、房租錢是痛苦的,但是不需要奮斗的時候就會馬上無聊。
在她看來,擺脫痛苦和無聊的唯一辦法就是追求美、享受美,比如大自然的美,一本書、一部電影的美。當然能創(chuàng)造美是更好的,比如藝術家、攝影家,就是讓藝術成為了一個專門的行當。把自己的人生塑造成一個藝術品,是李銀河給現代年輕人的一個建議。
關注婚戀新聞和國家走向
盡管居住在鄉(xiāng)間,過著“隱居”的退休生活,李銀河并沒有停止對社會的關注。她說現在看電視、報紙很少,主要從網上獲取信息,最關注兩方面的新聞,一是和專業(yè)有關的婚姻、家庭方面的事件,二是關注國家命運和社會發(fā)展。
作為一個社會學研究者,李銀河看到有關婚姻、家庭方面她認為離譜的事情,總忍不住發(fā)聲。她認為,這是她的責任,“知識分子是社會的看家狗(watchdog)”。
比如,她曾對南京一副教授因參與“換偶”涉嫌“聚眾淫亂罪”,被訴上法庭一事發(fā)表評論,認為此類事件如果沒有傷害別人,并且滿足自愿、隱私場所、成年人等條件的話,則應屬于“私權”。她的一些言論雖然引發(fā)了一些質疑,但她仍認定自己是正確的。
李銀河同樣關注國家命運和社會發(fā)展。她說,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期正好趕上文化大革命,14歲就開始每天關心“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這是現在的小孩所不能理解的。
晚婚甚至不婚是未來發(fā)展趨勢
在當代,年輕一代的婚戀觀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晚婚甚至不婚者明顯增多。民政部一項數據顯示,中國單身男女多達1.8億。接受央視采訪的一位老大爺一語道破父母的心事:“孩子不回家違什么法,30歲不結婚才違法”。對此李銀河表示,這是古代中國傳下來的家本位文化,太典型了。
她說,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家本位文化幾乎能取代宗教的位置。家族的繁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講究“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暗?,孝與不孝,其實跟生不生孩子是沒有關系的?!?/p>
對于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晚婚甚至不婚的現象,李銀河表示,這是中國人從從家族本位轉向個人本位的趨勢。鄉(xiāng)土中國逐漸被打破,年輕人開始追求“個人的快樂”,結婚生子都不重要了,只要快樂就可以了?!斑@很難說是一種進步或者退步,但是未來會面臨人口下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