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北京9月14日電 (記者應(yīng)妮)“14只老鼠”繪本之父——日本著名圖畫書作家?guī)r村和朗來中國了!
巖村和朗1939年出生于日本東京,著有“14只老鼠”“7只老鼠”“小猴子坦坦”“青蛙小弟青蛙小妹”“兩只小兔”等圖畫書。其作品被翻譯成英、法、韓、意等15種文字,并多次榮獲各種大獎。其中最為讓人稱道的他的“14只老鼠”系列,全球總銷量突破了1000萬冊。簡體中文版“14只老鼠”系列由中國接力出版社引進(jìn)后,截止到今年銷量已達(dá)145.5萬冊。
14日,巖村和朗與中國圖畫書研究者、兒童文學(xué)作家彭懿在國家圖書館舉辦了一場名為“‘美麗中國·美麗閱讀’——自然與親情交織的童年”的對談。
“14只老鼠”系列講述了一個在這個由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10個孩子組成的大家庭中,14只老鼠團(tuán)結(jié)合作,其樂融融。它們年齡、個性、能力都不同。為了生活他們團(tuán)結(jié)合作,發(fā)揮特長、互相照顧,齊心協(xié)力克服種種困難,過著和諧美滿的家庭生活。
巖村和朗柔和細(xì)膩的畫風(fēng)讓人過目難忘。作品用工筆融和寫意的傳神,生動描摹著大森林里的春夏秋冬、日出日落。在巖村和朗精細(xì)的觀察里,精密的筆觸里,小到一只瓢蟲、一株小花小草,都能透過畫面感受到它的動態(tài)和勃勃生機,讀者似乎可以聞到花香,聽到蟲鳴……
為什么畫老鼠?面對這個問題,巖村反問“你有沒有仔細(xì)仔細(xì)的觀察過小老鼠?”他指,自己筆下的老鼠絕對不是城市里面那種尾巴粗身材大的老鼠,而是樹林里的野鼠,學(xué)名“姬鼠”?!八鼈兊难劬艽螅樅苄?,身材也很小,非??蓯?。我的這個系列就想描寫一個小小的世界。要描述大家庭,鼠是一種非常合適的動物。”
至于為什么是14只,而不是10只、12只或更多只?巖村笑了,他坦言并不是刻意選這個數(shù)目,“因為我想設(shè)計有10個孩子,再加上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一共就14只了”。同時,巧合的是,巖村透露自己有5個孩子,一家7口人正好是14的一半。
事實上,巖村和朗原本住在東京,離動物園很近。1975年,他看到樊籠中動物整日無精打采的模樣,意識到:人和動物是一樣的,都應(yīng)該回到大自然的老家去。于是,巖村和朗帶著妻子和五個孩子搬離東京,到車程約三小時距離的小鎮(zhèn)——益子町居住。巖村回歸自然有很大決心和毅力的。為此,他與家人親自設(shè)計自己理想的家,并請工人來完成。新居靠近森林,沒有人工水源,他又指揮孩子,大家合作,尋找水源,并千辛萬苦把水引至家中。
他表示,為了畫好的圖畫,發(fā)現(xiàn)優(yōu)美的詞語,每天都到雜木林里、原野上去觀察,甚至有時為了以野鼠的高度來感受和觀察自然,他把臉貼在地上,“在蒲公英的根部從下往上望,看到白色的絨毛漂浮在藍(lán)天里。風(fēng)吹來了,圓圓的絨球散開了,種子飛向了天空”。
彭懿是巖村和朗所有中文版圖畫書的譯者。他指出,這套書在日本再版了100多次,流傳了30年。最大魅力在哪里呢?“一是美麗的大自然,二是溫暖的大家庭。閱讀它最大的快樂,就是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一個一個地去尋找誰是老大,誰是老二,紅蜻蜓在哪里,海棠花又在哪里……因此,除了自然,親情也是巖村和朗作品的一個關(guān)鍵詞。”
繪圖的同時,巖村還要給每幅圖配上一句話,“我必須要讓那句話使人心情愉快,所以在尋找它們的時候,一定會大聲讀出來,尋找如同音樂般的節(jié)奏”。現(xiàn)場,巖村和朗還為讀者們朗誦了《一只紅蘋果》,盡管是日語,但那些“咕咚”、“咔嚓”再配上巖村繪聲繪色的臉部表情,逗得小讀者們捧腹大笑,樂不可支。
主辦方介紹,此次能請到一向深居簡出、年屆七旬的巖村和朗機會十分難得,很多中國讀者帶著孩子專程從外地坐火車趕到活動現(xiàn)場,就是為了一睹作家風(fēng)采。
巖村和朗此行中國將在北京停留5天,并在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國家圖書館、青少年閱讀體驗大世界等地舉辦系列演講、座談、讀者見面會等活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