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馬年春節(jié),南京“姜家人”過得歡樂又溫馨。大年初一,一大家子42口人,三代同堂,齊刷刷聚在了一起,吃了一頓紅紅火火的團圓飯。最年長的,今年74歲;最小的,還懷在肚子里,今年6月份出生。“家宴”上,爺爺奶奶們給小孫孫,挨個包了壓歲錢;年輕的一輩,也送上了禮物,人手一本《我們都是姜家人》,扉頁上寫著:有淚水有歡笑,最溫暖的擁抱。我們是一個大家庭,這里是我們的最樂堂。
這一大家子,自從老父親2001年去世后,八兄妹就商定:每年都要大團聚。如今盡管父母親都不在了,但家不“散”,到今年已經(jīng)12年了。
家不散
馬年春節(jié),人手一本《我們都是姜家人》
“我們家鄰居特別羨慕我,每逢過年,我就會收到各種禮物,這些禮物都是侄子、侄女、外孫們送的。”說到過年,姜建中就樂呵。
而這幾天,72歲的姜兆凱也一直沉浸在喜悅之中。大年初一,姜兆凱“做東”,邀請一大家子42人,一起吃團圓飯。在家庭聚會上,姜兆凱和他的兄弟姐妹們,收到了一份晚輩們送的新年禮物。這份禮物,是一本制作十分精美的圖冊,書名就叫《我們都是姜家人》。《虎年春節(jié)聚會》《姜家老姊妹云游南國》……這本書用大大小小的文章和圖片,記錄了姜家人的過往歷史、日常生活等。從翻開扉頁的那一刻起,一股股暖暖的親情從紙間溢出來。
“2001年,我父親去世后,大家就商定,雖然父母不在了,但大家還是要‘團在一起’,于是乎,每年大年初一,整個大家族都要聚在一起拉拉家長?!苯讋P說,他們家兄弟姐妹一共9個人,可惜的是5妹在北京,很小的時候過繼給了一個表姨。其余的兄弟姐妹都在南京。
“每年春節(jié),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老的給孩子們壓歲錢,小的相互問候,挺溫暖的?!苯讋P說,父親去世后,姜家大哥姜兆元成了姜家的精神領袖。在大哥的號召下,從2002年春節(jié)開始,各家輪流辦春節(jié)全家宴。到今年,這個傳統(tǒng)已延續(xù)12個年頭,也終于輪到了姜兆凱的女兒姜海佳家來“承辦”。
手足情
兄弟姐妹8人,一年聚會20多次
“只要天氣好,我們每個周末,都會去爬爬梅花山,大家聊聊家常,兄弟姐妹中,誰有困難也相互通個氣。”老大姜兆元說,現(xiàn)在,他們這一輩都已經(jīng)退休了,最大的74歲,最小的也有57歲了。他們聚會的時候都會帶上老伴,聊上兩個多小時,各自回家。
“一年中,我們這些兄弟姐妹最起碼會聚個20多次?!苯自f,除了周末聚會,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平臺,就是“我們都是姜家人”這個博客大巴。在這個博客大巴上,每個人都可以說心得,聊家常。
大哥有風范,嫂子像媽媽
姜家人中,姜建中是老九,在家排老幺。“我大哥比我大17歲,大哥結(jié)婚的時候,我還是個小屁孩?!苯ㄖ姓f。說起大哥姜兆元,兄弟姐妹們真心地夸。
姜兆元出生于1940年,由于兄弟姐妹多,家境又貧寒,17歲就當學徒工了。姜兆元說,學徒后,他拿到的錢都交給爸媽,補貼家用。在姜建中眼中,大哥特有“范兒”,大嫂就像媽媽一樣。“大哥是裁縫,經(jīng)常給我們做衣服。大嫂也很好,到現(xiàn)在,她對我們就像母親一樣,關懷關心?!苯ㄖ姓f,二哥、三姐也很照顧小的。
小時候如此,現(xiàn)在老了,一家人還是那么親。老二姜兆凱說,1997年,老伴得了乳腺癌,當時他還沒退休,女兒又在蘇州工作,老伴沒人照顧,兄弟姐妹知道了輪流值班,照顧得非常好。
長幼情
晚輩工作忙,長輩報喜不報憂
不過,姜兆元說,考慮到年輕的一代工作辛苦,他們往往都是報喜不報憂。遇上什么事情,兄弟姐妹之間,能互相幫助解決的,自己直接解決了。“有困難的事情,我們都不大愿意說,不想給他們添麻煩。年輕人都很忙,老字輩都退休了,我們能自己解決的自己解決?!?/p>
長輩友愛,小輩們也很有孝心
《我們都是姜家人》一書的“主編”鮑天慧,“80后”年輕人,其母親姜權(quán)中在姜家老姊妹中排行老八。鮑天慧是一名建筑設計師,目前在上海工作。
鮑天慧告訴現(xiàn)代快報記者,2009年,隨著網(wǎng)絡的興起,鮑天慧萌生了開個姜家人自己的博客的念頭。2009年9月底,“我們都是姜家人”博客大巴在鮑天慧及其母的建議下,開始了熱鬧的“記錄之旅”?!按笄澜纭薄皾鉂庥H情”“家有兒女”“家庭聚會”等9個版塊精彩地記錄了姜家的過往歷史、日常生活等,成了姜家人日常溝通、交流的一個極好的平臺。
鮑天慧告訴記者,新書內(nèi)容都來自過去5年的博客文章,是她和老公花了三個多月時間整理制作出來的。平均一本書造價300元,出書成本由6個小輩均攤,是他們?yōu)榻议L輩們準備的馬年禮物。提及這,姜兆凱直言,“小輩們很有才,很有孝心,而且,之前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真的讓我們很意外、很驚喜!”
人才多
這一家,有笑星,
有“神算子”
除了濃濃的親情,姜家還是一個人才輩出的“門戶”。老二姜兆凱的外孫順順,在數(shù)字方面格外有天賦。順順今年雖然才8歲,但早在3歲多時,就因為與眾不同的數(shù)字天賦,就成為現(xiàn)代快報2009年9月16日《點點周刊》的封面小明星。
姜家第三代人中還有一個格外可愛的孩子,名叫呂承浩。浩浩(小名)是姜家老六姜敬中的孫子,爺爺叫呂少明。在南京有一對祖孫被譽為相聲界的“黃金搭檔”,說的就是姜家的這爺倆。
專家說
家庭文化很重要
可形成社會凝聚力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研究所所長賀云翱說,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家是國的基礎,有家才有國。家國情懷是中國人最傳統(tǒng)最樸素的情懷。但是,在民國時期,這種傳統(tǒng),受到了嚴重的沖擊,認為家族文化是封建文化?,F(xiàn)在,社會越來越松散,盡管政策放開,一個家庭可以生“二孩”,但實際上,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的概念,更體會不到兄弟姐妹之間濃濃的手足情。
賀云翱說,家庭文化很重要,好的家庭文化,可以形成社會的凝聚力,會形成優(yōu)良的家族傳統(tǒng),會形成激勵機制,形成家族人人爭先,同時,有感恩情懷?!拔彝αw慕姜家的,這樣的大家庭中,人人都很幸福,這個大家庭中的孩子也不會孤單,在長輩的關愛中,獲得濃濃的親情,也會懂得處理人際關系,會有深深的感恩情懷?!?/p>
見習記者 吳頔 記者 胡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