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廣州8月20日電 (索有為 肖澤儀)“這位偉大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求法先行者,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非常受尊敬,中國學者卻對他了解不多?,F(xiàn)在是時候在中國恢復唐僧義凈的歷史地位了?!?0日,馬來西亞國家遺產(chǎn)基金會義凈研究委員會主席吳恒燦在南國書香節(jié)上做主題演講時如是說。
據(jù)了解,唐僧義凈于公元671年赴印度取經(jīng),695年返國,前后24年之久,3次赴南洋弘法,他的游記對中國唐代的南洋情況有詳實的記述,為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獻。
吳恒燦表示,大家熟知的玄奘,他的取經(jīng)道路是“陸去陸回”。而義凈也受到玄奘西行的影響,但他向海洋挑戰(zhàn),從廣州出發(fā),走了一條不同于玄奘的海上求法道路,是目前有記載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求法先行者。
吳恒燦稱,義凈是古代東南亞文獻記載第一人,他在求法過程中,看到什么就記錄什么,這為研究古代絲綢之路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吳恒燦表示,從義凈研究中,可發(fā)現(xiàn)古代中國和海上絲綢之路周邊國家的互動帶來了各國的繁榮發(fā)展,且和平相處。義凈在記載中所體現(xiàn)出的“和合”精神,即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精神,現(xiàn)在和未來亦是如此。
據(jù)了解,吳恒燦在義凈去過的5個國家——馬來西亞、印尼、印度、斯里蘭卡和泰國成立了義凈研究會。
吳恒燦希望,未來能將自己近年對義凈的研究與中國學者交流,讓更多中國人了解義凈的成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