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V|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视频|亚洲无码综合一区|国产国语一级在线播放

  • <strike id="kyimi"><code id="kyimi"></code></strike>
  • <center id="kyimi"></center>
    <delect id="kyimi"></delect>
    <dl id="kyimi"><small id="kyimi"></small></dl>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文化>>話題>>

    有一個世界叫“南極”(二)

    2017-06-14 15:22:06 中國質量新聞網

    有一個世界叫“南極”(二)

    曹璞

    烏斯懷亞遠眺安第斯雪山 圖片來自團友 王之祺

      烏斯杯亞,世界最南端的城市,這座城市與另一位大探險家的名字相連——費迪南德·麥哲倫。雖然,哥倫布創(chuàng)想著環(huán)球旅行,以證明地球是圓的。但是,真正把這個創(chuàng)想變成現實的,卻是葡萄牙人,費迪南德·麥哲倫!如果“白銀之路”與哥倫布的英名相聯(lián),那么,“黃金之路”的開拓者便是費迪南德·麥哲倫了。他同樣效力于西班牙王室?!疤窖蟆敝闶前蓰溝壬n,而作為探險家第一位駛入拉普拉塔河道的同樣是麥哲倫!

      世界最南端的城市:烏斯懷亞

      親愛的朋友們,請你閉上眼睛,想象一下:1520年,距今500年前的某一個漆黑的夜晚,狂風呼嘯、海浪排山倒海、狂飆滔天,一只木船行駛在兩邊全是懸崖峭壁、狹窄的航道中,隨時都有被浪涌拍碎在直立兩側峭壁上的可能……

      突然,前面,海峽兩岸出現篝火,白煙縷縷,將眼前的一切照得通明……朋友,在經過了祖國、葡萄牙皇室派來殺手追殺、繞道西非、橫穿太平洋、南美冬季里率領部下平定船長叛亂、狂風暴雨、缺水少食、傷病減員……一系列的艱難險阻之后的費迪南德·麥哲倫,看到這片火光,心中該是怎樣的激動萬分!他隨口說出一個詞:“火地島!”便給這里命了名,而他率領船隊剛剛闖過的海峽,被命名為:麥哲倫海峽。

      這里,由于東連大西洋、西通太平洋,是兩大洋交匯之處,海峽風大多霧,海高流急,峽道曲折狹窄……

      這里,是除了南極大陸之外的、世界最南端的陸地,被稱作“世界的盡頭”;

      這里,從麥哲倫發(fā)現至今,近500年過去,已經成為人們前往南極大陸的跳板;

      這里,阿根廷與智利以起始于美國的安第斯山山脈為分界線,阿根廷位于安第斯山西麓,建設了世界最南端的城市——烏斯懷亞;

      這里,有世界最南端的國家濕地公園——火地島公園,阿根廷占地1/4,而在安第斯山的東坡,智利占火地島公園的3/4;

      這里,有世界最南端的郵局、世界南端的機場,以及世界最南端的高爾夫球場——你可以在海岬一邊欣賞號稱世界最兇險的海峽、大西洋、太平洋交匯處的——麥哲倫海峽,一邊揮桿擊球……

      2017年3月2日,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飛行,我們從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來到烏斯懷亞。陽光,頑強地從厚厚的云層照射過來,給陰冷的氣候帶來一絲快意和溫暖。

    烏斯懷亞機場出入口 攝影 曹璞

    烏斯懷亞機場挺繁忙 攝影 曹璞

    霧鎖烏斯懷亞 攝影 曹璞

    烏斯懷亞小鎮(zhèn) 攝影 曹璞

      他們面朝大海不是春暖花開而是消亡

      稍做休整,我們便來到了著名的火地島國家公園?;鸬貚u原為印第安人奧那族、揚甘族和阿拉卡盧夫族居住地。它的名聲大噪還得說拜查理·達爾文于1832年-1826年,對島的生物進行長達四年的考察所賜,達爾文在《物種起源》序中提到的、令他眷戀不忘的南美,指的便是這里!

      陰冷潮濕的天氣中,汽車在綠蔭蔽日、沙石混合的小路上行進。火地島濕地形成于一萬多年前,整個火地島50%是酸度很高的濕地,這樣的濕地在全球已經越來越少了。而在火地島卻在不斷地擴大,這是由于冰川融化、滋潤而成。

      山上,到處都是身披苔蘚的毛櫸樹,這些毛櫸樹長25英尺竟需要100年的時間,而毛櫸樹們的天敵是海獺!導游告訴我們:本來這里沒有海獺,1946年,加拿大人帶來了25對海獺。然而,就是這些不起眼的、海洋最小的哺乳動物,卻給這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了災難:由于沒有天敵,幾十年間,它們從25對,迅速發(fā)展成為20萬之眾!它們太多了,這些靈巧的小生物在海岸邊壘石搗洞,毛櫸樹的根系生長環(huán)境就這樣被它們日復一日地破壞……

      然而,在破壞環(huán)境這件事上,與人類相比,海獺們的能耐就不值得一提啦!很多時候,人類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甚至是毀滅性的,首先是他們對同類的滅絕。我們不能忘記麥哲倫是在土著人的篝火的指引中登陸火地島的,那時,土著人是南美的主人。然而,麥哲倫上島后干的第一件事便是誘捕了兩位土著人,把他們關進木籠子里,將他們像動物一樣帶回西班牙,敬獻給西班牙國王。今天,據說火地島真正純種的土著人只剩下20人了,他們生活在智利轄區(qū)的火地島上。

      過去的幾百年,火地島土著男人上山干活,女人則赤裸著身體下海捕抓青口(靠近海岸的貝類),而青口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食物。這里的水溫很低,海面上經常漂浮著碎裂的冰川塊,在這樣低的水溫中,土著女人怎么可以下海作業(yè)?秘密在于她們下海前在自己的身體涂上一層海豹油,海豹油可以讓她們在海里體溫保持在38度。

      隨著歐洲人的到來,海豹被濫殺,逐步滅絕……土著女人再也不能下海捕食,斷了食品來源的土著族人銳減,現在僅存的20位土著族人居住在一個面向太平洋的島嶼上,想來他們吟不出、也聽不懂、更沒有心情附和那句著名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車,沿著蜿蜒的山路行駛,綠蔭蔥蔥,枝蔓纏繞,不時地有小動物神出鬼沒,偶爾會有白色的、科學家的露營基地從眼前掠過……我無法將眼前的祥和與曾經的慘烈重疊……

      車子停下了,走下車一看:一排小木樁攔住了去路。導游告訴我們:我們已經到了泛美公路的盡頭!

    風吹動著草叢,我們來到泛美公里的盡頭 攝影 曹璞

    幾支矮小的木樁告訴我們:你,來到了世界的盡頭 攝影 曹璞

      泛美公路全長近48000公里,號稱是世界最長的公路。這條于1950年開通的、起點美國南部,連接南美17個國家的首都,穿越沙漠、熱帶雨淋、高山、沼澤……復雜的氣候和地貌的公路,當年建設它的難度可想而之。更何況南美17個國家的國情、法律、風俗各有不同,說服17個國家實現陸路聯(lián)通……無論是人文還是技術,建設泛美公路的創(chuàng)想,堪稱是人類大聯(lián)合的一場豪賭,它成功了!我們紛紛跑向公路盡頭的路牌照相留念!

      到這里一定要去一個地方、去做一件事:那就是去不足十平方米的小郵局寄明信片!

      灰暗的天空、晦澀的海岸,身著色彩鮮艷沖鋒衣的人們成了這里亮麗的點綴。小小的木屋郵局里里外外擠滿了人,這里是世界最南端的郵局,人們排起了長隊期待著胖胖的、白胡子老人給他們的明信片蓋上郵戳,幫他們把明信片寄給自己親人、朋友、心愛的人手中。每個排隊的人臉上都洋溢著溫暖的笑意,此刻在他們的腦海里一定出現了親人、朋友、心愛的人在接到來自世界最南端的問候時,那份驚喜的畫面!

      由于返程的時間緊迫,我來不及排隊,便在郵局外面請一個小伙子幫我拍一張紀念照。小伙子告訴我,他剛剛從一家公司辭了職,便買了一張環(huán)球旅行的通票,打算用三個月的時間,進行一場環(huán)球旅行!真羨慕他,擁有這樣美好的年華、趕上這樣美好的時代、做出這樣獨特的決定,心里給他點了100個贊!

    世界最南端的郵局外 攝影 準備環(huán)球世界的小伙子

    世界最南端的郵局外 攝影 團友

    白白胖胖的郵差在給游客結算 攝影 曹璞

      一場對自己的救贖

      陰冷潮濕、冬季大雪紛飛,年降水量平均20-30米!地面沉積著火山灰礫,滋養(yǎng)著豐富的植被,溪水從由第四紀冰川融化而潺潺流下,到處都是沼澤。放眼望去,森林、草地,再往前便是面朝太平洋和大西洋……“天涯海角”,我想,說的就是這里吧!

    看一眼,天之涯地之角 攝影 曹璞

      這個天之涯、地之角的地方最適合用來做什么?對了,監(jiān)獄、流放之地!你和?100多年前的阿根廷政府想到一塊去了:惡劣的天氣、背靠冰川雪封的安第斯山脈、面向洶涌澎湃的大洋,作為囚犯,你無路可逃!

      1896年,烏斯懷亞成為重大罪犯和政治犯的流放之地。1902年,烏斯懷亞迎來了第一批無期徒刑重犯,包括被迫害的政治犯。烏斯懷亞第二任監(jiān)獄長開始計劃在火地島上建造更大的監(jiān)獄,從當年的9月埋下第一塊奠基石,歷時18年,這座由犯人們親手給自己建筑的監(jiān)獄才算告一段落。

      建設監(jiān)獄的木材、石材全靠犯人們肩扛、牛拉,加之氣候惡劣,工程進展得非常緩慢。而監(jiān)獄長卻在工程建設中發(fā)現了火地島深處有著豐富的資源,因此,他建議修一條鐵路。自1910年開始,囚犯們即使是在大雪紛飛的嚴冬也不停地修建鐵路,這其中包括很多被迫害的政治犯。7公里長的鐵路,用了近十年的時間。

    小火車拉響歷史的回聲向我們駛來 攝影 曹璞

      這大概是世界上最小的月臺了:碎石子鋪就、只能容納兩個人錯身。探身向鐵軌望去,窄窄的鐵軌間距僅有60公分寬,黝黑光滑的木枕,顯然是歷經歲月的風吹雨打。白煙升起處,一輛小火車緩緩地行駛來,黑色的車頭、綠色的車廂。車廂由原木制成,樣式非常復古。邁進小小的車廂,寬度僅夠三個人并肩而坐,而車廂的門是需要手動別死的……

    ?

    發(fā)黑的木枕已經承載小火車百年 攝影 曹璞

      火車搖搖晃晃地啟動了,陽光頑強地穿過濃云,灑在森林的樹尖上、掃過翠綠的草原,小溪也因了這一絲陽光而浪花晶瑩……一切,在寧靜中緩緩地退去,仿佛又回到了一百多年前……

      然而,怎么能回得去?廣播里傳來播音,竟是中文的哦。播音員向我們介紹著這條鐵路建設的點點滴滴……

      鐵路修好后,最初火車的動力是牛,對,火車靠牛拉、囚犯在后面推。而車廂沒有頂篷、沒有圍墻,更不用說座椅——那是一定沒有的,就是一個長長的平板。火車每天承載著五節(jié)車廂的囚犯、兩節(jié)車廂的獄卒進山伐木。而沒有進山伐木的囚犯則負責將木材劈成木塊,以供日常升火,特別是冬季取暖。后來,火車的動力由蒸汽機代替,雖然動力增強了很多,但是由于牽引力不夠大,進山的時候還好,等火車裝滿伐下來的木頭返程啟動時,仍需要囚犯們靠人力推動才行。冬天,特別是暴風雪來臨,早晨囚犯們則要鏟開鐵軌上沒膝的積雪,火車才可以通行。

      無論是修鐵路還是伐木,所有的囚犯都是帶著腳鐐工作。他們在火車上迎著寒風行進,在冰天雪地中勞作……我無法想象:冬季的時候,風雪中,那鐵鑄的鐐銬與人的肌膚相觸砥磨,是怎樣的徹骨錐心的疼痛與寒冷?! 盡管外出勞作是如此地痛苦,囚犯們還是寧愿忍受這樣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和勞作的艱辛。因為,他們可以看到青山綠水,他們可以接受哪怕是一瞬的陽光愛撫——外出工作,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享受自由的空氣!因此,對他們的懲罰是不允許外出工作。

    森林中掠過一絲難得的陽光 攝影 曹璞

      火車緩緩地行進著,廣播里傳來古典西班牙吉他曲,一個男中音淺吟低唱。窗外閃過一片草地上裸露著的、一個個被伐后的樹樁,很多樹樁又滋出了細小的枝杈,那便是當年囚犯們伐木后留下來的樹根。

      天空飄起了細雨,風瀟瀟煙濛濛;山,被云遮霧鎖,已經變得遙遠而模糊;樹,水潤中更加蒼翠欲滴……“它們無言地見證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對自己的救贖!”播音員這樣結束了一路的介紹……一聲清亮的汽笛在山谷里回蕩,仿佛要喚醒歷史曾經的悲苦,與現代的文明來一場和聲……

    被伐過的樹根都還在…… 攝影 曹璞

      1947年,阿根廷總統(tǒng)胡安·貝隆宣布廢止了把這里作為流放之地。監(jiān)獄的看管人員和一些囚犯留了下來,他們成為島上的新居民。

    冰川涓涓溪流帶走那曾經的苦難 攝影 曹璞

    攝影 團友 劉永生

      揮手告別歷史,我們轉身面向大海???,那條寶石藍色底部的船,它叫“海鉆號”,它將載著我們去南極!

      當我寫到這里的時候,音響里傳來薩克斯曲——《天堂之歌》。對,我們將穿過波濤洶涌的德雷克海峽,駛往南極的天堂灣!

      未完,待續(xù)。

      特別鳴謝:

      標題:老朋友、中國質檢報刊社 王從軍 主任

      付蓬先生糾正本文諸多謬誤。

      

    (責任編輯:一鳴)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