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金鵬
德國慕尼黑郊外鄉(xiāng)村,公路兩旁長著茂密的國槐樹,每隔幾米的樹枝上必定系著一個風鈴。風鈴的樣子很可愛,造型多樣,風一吹,國槐樹便唱起歌來。幾百米長的道路,有100多棵國槐樹上都有風鈴。這真讓人感慨,德國不愧是出產貝多芬、巴赫等一流音樂家的國家,就連普通的樹也有一副好嗓子呢。德國人還真有閑心,爬到那么高的樹上去系風鈴。
那天,我看到一對娘倆站在一棵國槐樹下忙活著什么,便走近湊了個熱鬧。老太太看著有60多歲,一旁是她的大兒子諾維斯基。諾維斯基是個謝頂?shù)闹心耆?,他把一根藤繩系在腰間,兩腿撐住樹干,雙手緊緊抱住,嘴里還叼著一個風鈴。他只往上爬了一點點距離,便累得連呼帶喘。我好奇地停下來,問老太太這是要干什么。老太太說,這棵樹上的風鈴壞了,不出聲了,要換一個風鈴。樹上的諾維斯基扭動著大屁股,動作滑稽笨拙。我笑著問:“這是政府指派的工作嗎?”老太太一愣,說給樹系風鈴的事都是私人做的,并不是政府管的。
原來,這里幾十戶人家,負責把自家附近的幾棵國槐樹上系風鈴,幾十戶人家一起努力,風鈴之樹便連成了串兒,產生了兩排國槐“演唱團”。
風鈴系在自己家,只能讓自己悅耳,風鈴系在外面,過路的鄰居聽到,心情能好上一整天。一戶人家負責幾棵樹,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每個走在“音樂之路”的人們都是幸??鞓返?。悅耳的風鈴聲讓他們快樂,更讓他們感動的是鄰居家的協(xié)作友愛。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