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剛
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全面提升質量水平,并強調“質量之魂,存于匠心”。要求全社會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fā)展進入質量時代。
這是一個立意高遠、帶有全局性的論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論述工匠精神,好像是“大報告”說“小事情”,實質上是微言大義、高瞻遠矚。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社會關注的焦點是GDP增速、金融貨幣政策、就業(yè)措施、環(huán)境保護、改革方向等等。在惜字如金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用一段話來論述質量,充分說明了質量已成為當前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性問題,質量提升已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質量發(fā)展已成為新常態(tài)下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新動力。目前,中國制造有220多種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質量水平普遍不高,許多產品處在產業(yè)鏈的中低端,像海爾、華為、小米等海外知名企業(yè)并不多,高鐵、核電等高端產品的“名片”屈指可數(shù)。更因為國內產品質量的緣故,使我們的內需外溢,出現(xiàn)了出境旅游者大量采購奶粉、電飯煲、馬桶蓋、服裝、鞋帽的現(xiàn)象。提倡工匠精神,打造國內精品、刺激內需,是國家層面提升質量水平的努力方向和號召,更是推動中國經濟進入質量時代的時代呼喚。
這是一個關系質量本質、帶有戰(zhàn)略性的論述。這幾句話,從產品質量追溯到工匠,從工匠文化說到品牌,歸結到推動中國經濟進入質量時代,邏輯自現(xiàn),細細品來,意味深長。從物質資料生產活動的全過程來看,產品質量是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環(huán)節(jié)的細胞,是經濟活動的最終實現(xiàn)形式,是企業(yè)的生命。從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來看,產品質量是經濟質量的具體體現(xiàn),產品質量是通過可靠性耐用性、適應性符合性、品種品牌、檔次等級等,實現(xiàn)產業(yè)結構調整、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核心競爭力增強。始于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并沒有對德國經濟造成損失,原因就在于德國有世界上一流企業(yè)2300多家,出口業(yè)素以產品質量高享譽世界,自1952年以來長期保持貿易順差,被譽為“出口冠軍”。以汽車、機械產品、化學品、通訊技術、供配電設備、醫(yī)學及化學設備為主打的出口產品,助推2016年德國出口再創(chuàng)新高,達1.2萬億歐元。我國產品出口依然是以低端、高能耗產品為主,以貼牌生產為主。2016年機電產品、傳統(tǒng)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出口主力,其中機電產品出口7.98萬億元,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7.7%。如何實現(xiàn)從產品到品牌、從制造到創(chuàng)造的革命性飛躍,不斷克服消除“質量洼地”,助推經濟轉型升級,是一個戰(zhàn)略性任務,是一個長期奮斗目標。
這是一個關于質量文化精髓、帶有民族性特征的論述。質量是一種文化,各國的產品體現(xiàn)了不同民族的特點特征。產品質量表征著生產者的理念、消費者的習慣,與語言文字、思維方式、民風民俗甚至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有關聯(lián)。而品牌是質量和信譽的載體,是市場和消費者自主選擇的結果。特別從對外貿易來說,產品交易意味著文化交流。對海外用戶來說,接觸中國制造的產品,就像接觸中國人;用中國產品,就像是與中國人打交道。改革開放之初,我們是從日立、東芝等電器,豐田、本田等汽車,了解到日本人的敬業(yè)、創(chuàng)新等精神;從西門子電器、奔馳汽車、雙立人刀具等,了解到德國人的認真、執(zhí)著、一絲不茍等品質。中國的質量文化源遠流長,童叟無欺、精益求精演變?yōu)槌烧Z。新形勢下,加強質量文化建設,就是把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品質、敬業(yè)精神、誠信態(tài)度、嚴謹要求、細致作風,融入到一個個具體產品之中,凝聚成一批響當當?shù)钠放疲蔀橹腥A民族新的象征。
這是一個關系生產者自醒自律、帶有內生性要求的論述。什么叫“存于匠心”,就是工匠自己的內心要求和規(guī)范。我國一位著名質量專家曾經說過,我國質量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是有的生產者不認真。同一生產線同一批產品,有的優(yōu)質有的殘次,可能就涉及生產者的心理狀態(tài)、嚴謹態(tài)度、自律精神、細致作風。瑞士鐘表聞名天下,眾口一詞說好、可信賴。實際上,瑞士鐘表的生產者許多是家庭手工作坊,嚴格自律、自我嚴格要求,愛惜瑞士表的名聲,已經成為瑞士鐘表生產者的內心自覺,不趕時間、不減工序、不降成本,成為他們的生產習慣。中國航天創(chuàng)造了人間飛天奇跡,他們質量文化的核心是“小題大做”、不斷挑戰(zhàn)極限、追求“零缺陷”。這些都是匠心的素養(yǎng)、境界、自覺。因此,素質提升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我國生產者要普遍達到這些要求、素質,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以說,推動中國經濟進入質量時代,一大批大國工匠是標志;中國經濟要長期可持續(xù)增長,一大批大國工匠追求匠心獨運的精神是可靠保障;中國要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yǎng)一大批大國工匠是必由之路。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