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 凰
湖北近期的高溫已經(jīng)持續(xù)了將近一個月,幾乎沒下過雨,讓人苦不堪言。屋外就像個烤箱,有人戲言如果再帶點(diǎn)鹽、撒點(diǎn)孜然粉,大中午的出去一趟,大概就能成燒烤了。連路旁的梧桐樹,葉子都黃落了一大半,要知道這種樹在我們這里往常都是十一月中旬才開始掉葉子的,可見天氣的干熱到了什么程度。
這讓我不由得想到一個問題,在沒有空調(diào)、沒有電扇的古代,我們的祖先是怎么度過夏天的?
杜甫在他的《夏夜嘆》里寫道: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請不要被嚇倒,不要認(rèn)為唐朝的夏天也會像我們現(xiàn)在這樣動不動就38℃以上(35℃都算涼快的)。請大家相信,古代的夏天是絕對沒有我們現(xiàn)在這么熱的,中國古代沒有現(xiàn)代制造業(yè),沒有工業(yè)污染,沒有水泥鋼筋混凝土建筑,所以也就沒有溫室效應(yīng),沒有城市熱島效應(yīng)。我曾經(jīng)看到過一個數(shù)據(jù),說古代夏天的溫度大約在18℃到30℃,比現(xiàn)在低多了。我是比較相信的,不然大家也不會在古代留存下來的畫作里看到:即使是在夏天,人們也都是穿長袖長袍的,不僅是達(dá)官貴人這樣穿,農(nóng)夫平民也是長袖長褲,最多將袖子褲管卷起,像李白“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fēng)”這樣在夏日光著膀子,這樣飄逸和瀟灑的只是極少數(shù)。一是因?yàn)楣糯鷽]我們現(xiàn)在熱;二是因?yàn)楣湃艘话愦┙z和麻葛做成的衣服,比現(xiàn)在的棉和化纖制品涼爽,而且那個時候到處都是石板和竹子,人們睡在石板上或者睡在用竹子制成的竹床上,也是很涼快的。
其次,千萬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雖然他們沒有制造出電風(fēng)扇和空調(diào),但各種消暑的方法也能令我們大開眼界。在皇家宮廷,蒼松翠竹,濃蔭蔽日,這就涼快了很多;而且,古代的人是很會用冰的,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想必很多人都看過,虛竹躲在西夏王宮的冰窖里面,那冰窖并非杜撰?;蕦m里有冰窖,很多富貴人家里也有。每當(dāng)寒冬季節(jié),大雪紛飛,冰凍三尺之后,都會有專人采集天然冰塊,貯藏在冰窖之中,炎炎夏日再取出來,以供消暑之用。那些冰塊不僅可以放在房間里降溫,也可以做成各種冷飲。宋代晏殊的“玉碗冰寒滴露華”和蘇軾的“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就是描寫佳人吃冷飲時的情景。
當(dāng)然了,心態(tài)也很重要。都說現(xiàn)代人心態(tài)很浮躁,天氣熱的時候更躁,完全不同于古人??纯幢彼尾檀_的“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睡起莞然成獨(dú)笑,數(shù)聲漁笛在滄浪。”詩人閑適安逸的心情和一種悠閑自樂讀書的心態(tài)溢于言表,再熱的天都不覺得熱了。再想想南宋楊萬里的“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fēng)?!别嵉脑鹿?,濃密的樹陰,婆娑的竹林,悅耳的蟲吟,清幽,靜謐,一種心靜自然涼的感覺油然而生。再看看元朝白樸的“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紗櫥藤簟,玉人羅扇輕縑。”整首小令中沒有人們熟悉的夏天躁熱、喧鬧的特征,只有靜謐、恬然、悠閑、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產(chǎn)生神清氣爽的感覺。
《中國質(zhì)量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