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2年7月開始,國家質檢總局對米、面、油、醬油、醋5類食品納入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管理以來,到目前28類食品均已納入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管理范圍之中。經過幾年來的食品質量監(jiān)管,我國的食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當前我國的食品質量安全形勢如何,監(jiān)管部門面臨什么樣的新問題,該采取怎樣的措施?筆者結合基層工作的實踐,進行了如下思考。
提高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
當前我國的食品質量安全整體形勢好轉,政府部門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大幅提高。當初,國內啤酒甲醛超標案剛一露頭,國家質檢總局就及時進行質量檢驗,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澄清事實,充分滿足了老百姓的知情權,也使事件及時得到平息和解決。同時,通過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的實施,質量技監(jiān)部門加大源頭監(jiān)管的力度,食品整體質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企業(yè)質量狀況也有了明顯改善。通過新聞媒體的宣傳,老百姓對質量日益重視,企業(yè)也在運營中不斷加大對質量的控制。
解決添加劑與農藥殘留問題
食品生產是一項良心工程,除了外包裝精美,內在的本質性的東西是消費者憑肉眼看不出來的。例如添加劑的問題,其實并不是所有的添加劑、防腐劑都對人體有害,其間有一個科學添加的因素在里面。而有些企業(yè)為了延長保質期,亂放添加劑、工業(yè)防腐劑,如果消費者長期食用這種添加了工業(yè)原料的食品,必將對人體造成危害。還有就是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問題,雖然經過多年的標準化種植方式的推廣,但市場上仍存在沾有農藥殘留的蔬菜和糧食,同樣,這些有農藥殘留的食品進入人體后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從某種程度上不能不說明目前的食用安全還亟需提高和加強,特別是要加強對食品添加劑和農藥殘留的檢測,從源頭上加強監(jiān)管。
加強農村市場的監(jiān)管力度
目前,雖然政府部門加大了食品質量安全的監(jiān)管力度,但主要還局限在城市范圍之內,對于農村的廣大市場,還存在監(jiān)管的空白地帶。一是食品加工小作坊、偽劣食品生產窩點在城市里逐步失去了落腳點,卻在向農村蔓延。二是農村消費群體的質量意識和識別假冒偽劣產品的能力較弱。三是在日常的農業(yè)生產中,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給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帶來很大的威脅,同時成為了食品的重要污染源頭。因此,針對以上的問題,還需要監(jiān)管部門加大工作力度,不要被劣質產品、假冒作坊牽著鼻子走,而應做到主動出擊,加大人力物力,完善各種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規(guī),把問題消滅在萌芽中。
技術設備手段都要過硬
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技術機構提供的有效數(shù)據(jù)說話的,如果質量監(jiān)管部門在食品檢測過程中,由于技術設備陳舊,造成食品雖然通過了檢測,但潛在問題并沒有被排除。目前我們質檢機構的檢測設備落后、老化,跟不上市場需求的情況還是存在的。因此,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一是要加快設備更新的速度,二是要提高人員素質,并加快標準的更新和完善,利用技術優(yōu)勢督促、監(jiān)督企業(yè),加強質量管理的自律行為,真正為老百姓提供安全可靠的放心食品。■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紡織纖維檢驗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