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適老”變“坑老”
助力老年人跨越“數(shù)字鴻溝”系列報道之一
編者按
掃碼出行、網上掛號、在線預約、移動支付……數(shù)字化、智能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入大眾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智能設備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給老年人帶來了哪些影響?智能時代,如何讓老年人跨越“數(shù)字鴻溝”,享受便捷生活?從今日起,本報推出助力老年人跨越“數(shù)字鴻溝”系列報道。
□ 本報實習記者 賈潤梅
平均5位老年人當中,只有一位能夠相對熟練地使用智能手機。
數(shù)字生活給民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讓部分老年人因為不會使用智能設備顯得力不從心。
根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2022年2月發(fā)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lián)網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10.32億。網民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只占11.3%。而在這些老年人中只有30%能獨立完成出示健康碼、行程卡,23%能在網上購買生活用品,20%能在網上查找信息。也就是說平均5位老年人當中,只有一位能夠相對熟練地使用手機完成上述操作。
為老年人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需要幫助老年人跨越“數(shù)字鴻溝”。據(jù)了解,去年1月以來,工信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App“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組織227家網站和App完成改造,推出了字體放大、語音引導、“一鍵直連人工客服”等多種具有特色的功能,指導終端企業(yè)為“適老化”智能終端產品設計生產服務提供支持,推動一批界面簡單、操作方便的App滿足老年用戶需要。
一年時間過去了,各App“適老化”改造推進如何呢?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不少App“適老化”改進時缺乏誠信、暗藏套路,廣告植入別出花樣;部分設置過于敷衍;操作難度不減反增……一些互聯(lián)網企業(yè)推出的智能應用“適老化”改造成了迫于政策壓力的敷衍之作,最終“適老”變成“坑老”。
廣告植入防不勝防。一些App看似在“適老化”改造中簡化了界面,但卻殘留了“牛皮癬廣告”,一些頁面中仍能見到廣告內容和誘導類按鍵?!敖洺T跒g覽某個頁面時,會彈出‘下載閱讀全文’,時間久了感覺手機都卡頓了?!北本┦忻窭畲鬆敱硎?,特別是在看新聞、視頻時,有的適老版App每隔幾條內容便出現(xiàn)一條廣告,用戶點擊即會跳轉到另一頁面,存在欺騙誤導用戶下載、違規(guī)處理個人信息等行為。
界面設置無從下手?!吧鐓^(qū)組織過一次培訓,專教老年人如何用手機交水電費,雖然流程不復雜,但字體太小看不清?!睂幭?8歲的馮大媽告訴記者,“適老化”改造,關鍵要素之一是調整字號大小,解決老年人群體閱讀不便的問題。然而,部分App首頁字體經過調整后適宜老年人閱讀,但點進二級界面后,界面的布置、字體與正常版并無二致。
操作難度不減反增。部分適老版App的具體操作依然與原版一樣,步驟不減,操作要求繁多,導致老年人望而卻步。甚至有適老版App打著適老的幌子,在原有操作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無實際效果的操作步驟。
科技進步理應普惠大眾,老年人“觸網”不應“落單”。中國傳感器與物聯(lián)網產業(yè)聯(lián)盟常務副理事長郭源生指出,做好App“適老化”改造,幫助老年人適應數(shù)字化生存方式,是社會尊老敬老的體現(xiàn),也是互聯(lián)網企業(yè)應盡的社會義務。企業(yè)應視產品“適老化”改造為產品完善的必要之舉,以社會意見為導向,用產品技術解決社會問題,而不是以單純的商業(yè)利益為導向進行產品開發(fā)。
《中國質量報》